
11月5日,由公司承建的華東新華蒼南赤溪100兆瓦農光互補發電項目集電線路工程組塔架線施工任務順利完成,成功打通項目清潔能源輸送“主動脈”,為后續整體并網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線路從各陣列箱變電纜上塔后避讓基本農田、房屋、祠堂、墳區、光伏核心區域等,沿山體走線,途徑6個山村后電纜纜敷設進入升壓站。線路路徑長3.8km,額定電壓為35kV架空送電線路。
因工程地處浙南沿海山地,地形起伏劇烈且施工場地分散,加之沿海地區臺風影響頻繁、高濕高鹽的氣候特點,給設備運輸、基礎施工及架線作業帶來多重挑戰,對施工精度與安全管控提出了嚴苛要求。面對復雜工況,項目部團隊以專業方案破解難題,構建起高效協同的建設體系。在施工組織方面,項目部充分考慮山地地形特點,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合理規劃作業流程,精準調配人力與設備資源,有效解決了山地作業交通不便、場地受限等難題,實現人力、機械資源與地形條件的高效匹配,大幅提升了立塔、架線等關鍵工序的推進效率。針對沿海氣候對施工窗口期的影響,建立氣象預警聯動機制,動態調整作業計劃,確保工序銜接不受極端天氣干擾。在質量管控方面,項目部嚴格遵循設計規范及行業標準,強化工序管控與過程驗收,確保組塔精度、架線質量等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項目部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理念,健全安全管理體系,細化山地作業安全防護措施,加強現場安全教育與隱患排查,實現了施工全過程安全零事故。
作為蒼南縣、赤溪鎮重要的新能源示范項目,其建成后將通過“上可發電、下可耕種”的農光互補模式,提升土地復合利用率,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54萬噸,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6.35噸,為優化區域能源結構、推動“雙碳”目標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