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握筆寫稿到持鏡頭拍攝,從剪輯視頻到AI創意,宣傳工作從來都不是平靜的海面,也沒有固定的航道,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會讓宣傳工作者原本“熟悉的航行法則在新的海域失效”。五局宣傳工作者也一直在面臨轉型和挑戰,勇敢地讓自己跳出舒適區,向著能寫、能拍、能講、能剪的全能型融媒體宣傳員轉型。近幾年,面對AI視頻創作的新挑戰,五局宣傳工作者擁抱變革,向新而行,把自己作為錨點投入進新的作品創作領域,用全新的表達方式講述五局高質量發展的動人故事。
譚娟:在敏感與鈍感中精準校準
時隔多年再次被提問,譚娟依舊將自己定義為一個浪漫主義者,一個感性的新聞工作者。她的內心永遠藏著一縷春風,對現實或虛擬的環境和時局時刻保持著敏感,抓住一切可作為宣傳選題的機會。這離不開她每天堅持瀏覽熱點和收集創意的習慣,多個平臺切換,十幾個行業賬號信息全部接收,再從中總結汲取創意的原點融入她所在的江津至習水高速運營項目的宣傳工作中去。?
作為半路出家的宣傳員,譚娟接觸AI視頻制作的時間已經算落后了,但是短短2個月就已經擁有兩個完整的上告公司平臺的AI視頻作品,這得益于她的“堅持”,可以這么說,她是一個難得得“長跑者”。雖然入行晚,但是一直在前進,有的宣傳員倒在了微信制作的路標,有的宣傳員換崗在短視頻拍攝的結點,有的則潰敗于AI轉型的新要求,一路上她摸索的慢,有時跑錯了路,甚至于摔倆跟頭,但當別人都落下了,或者不跑了,她還在往前跑。
“我很篤定的一點是,我‘極度熱愛’宣傳工作”,每次講到宣傳創作,譚娟總是停不下來:“我哪怕再笨再慢,一點點磨,一點點改,總有完成的那一天,我又不怕失敗。”
9月17日,“五局時代”視頻號發布的《水電五局“雷霆行動”安全rap超燃上線!》就是譚娟的第一個AI作品,“rap+AI”的方式她跟上級宣傳主管商量了好久,敲定下來,那就開始動工,豆包、可靈AI、即夢AI、通義萬相等等每個軟件都嘗試生成,從圖片到連環畫再到連續性視頻,每一步都需要浩瀚的嘗試,例如在第一次生成圖片的訓練中,每次要在幾百張輸出成果中找到短短十幾張符合實際要求的圖片,再反復總結失敗原因,調整指令和模板。有時候晚上一時半會沒有睡意,思維就會又飄散到宣傳作品上,會翻身坐起在手機剪輯軟件上反復操作調試,研究如何讓AI視頻更加流暢。
譚娟做宣傳的時候習慣全身心地交付,別人覺得苦的事情,比如拍攝,比如調整創意,對她來說反而是樂事,因為這是她的熱愛所在。其實,她的身上一直有一種“鈍感”,讓她更好地往前走,作為宣傳員,大家都免不了遇到稿子被斃、創意被駁的情況,多少要泄氣個幾天,但譚娟從不曾停滯,哪怕是失敗,她對令她失敗的東西也感到好奇,馬上再新起一個創意點。
敏感和鈍感在譚娟身上并不矛盾,它們相互支撐,讓她的創造力源源不斷,保持著對項目宣傳工作珍貴的心力和純粹的熱愛。
唐于松:把故事藏在鏡頭里
跟上一次采訪一樣,唐于松照舊靜默了十幾秒,認真的思考后表示:“我全部想說的就在《AI驅動新聞與視頻宣傳革新——從靈感到成品的智能解決方案》這個培訓課件里,那是我全部經驗的總結。”他的學習和練習機會有很多,除了自己練手的自媒體賬號,同專業的同學也經常在群里進行剪輯交流,他在幫助同學完成一些有意思的剪輯任務時就會邊做邊學,不斷伸出這項技術在各種角度的觸角。
今年八月,應上級宣傳主管邀約,他給實業的全體宣傳員做了一場AI視頻制作的培訓交流,把自己總提煉的AI公式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現場交流討論很熱烈,當然免不了一些爭論和辯駁,唐于松作為“廣播電視編導”出身的宣傳員則表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路和表達,不可能都是大而化之的。”
他的第一個AI視頻的“原點”來自于自己假期出游后自己剪輯的一個朋友圈AI視頻,大意是穿越宇宙和云層抵達一個目的地。收獲一大堆點贊和好評后,他立刻想到可以應用到項目宣傳上,所以立刻聯系了南京科創中心項目工程安全部的同事郭松良,溝通對接自己的腳本和想法,想讓對方在項目協助拍攝部分實地拍攝鏡頭。于是就有了18秒的AI定位創意視頻《世界這本書,有我們的一筆》,賦予了工程項目地圖上的生命力和故事感。
把故事藏在鏡頭里,這是唐于松認為宣傳工作中最快樂的事情,把自己的想法揉進鏡頭語言和剪輯方式,是一種比語言和文字更為隱秘的表達。這也是他下一階段要嘗試的方向——把實拍和AI協調的更自然,首要的是保留實拍的存在,宣傳員的“五力”不會隨著工具發展而褪色,只有用腳丈量、實地拍攝才能呈現出有血有肉的鮮活感;其次,好的技術工具例如AI技術可以抵達“無法到達的時間點”,抵達“無法抵達的現場”,助力突破時空的局限性,實現“內容+技術+靈感+美學”的融合報道。
趙燕:靜水之下的篤定
在公司舉辦的2025年新聞宣傳業務培訓班小組作品展示環節,趙燕代表第六小組做講解,作品題目叫做《學思逐光,宣傳篤行”,很好理解,以求知為翼,追逐思想的光明;以信念為筆,書寫實踐的堅定。是此次培訓的意義,也是趙燕一直以來的宣傳工作態度。
“我是2023年11月27日入職匯彩科技公司的,剛好兩年。”趙燕對自己的入職時間記得格外清晰。不到兩年,所有跟她對接過宣傳工作的人都有一個清晰的感覺,那就是她身上一種篤定的自信感。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下定論,這種“篤定的自信感”,來自她的專業力。無論是學校的專業課程還是工作經驗中的要求,練就了她駕輕就熟操作制圖軟件、剪輯軟件的能力。
今年四季度,趙燕崗位調整后開始把重心轉移到視頻創作上,特別是AI視頻,她是接觸AI技能較早的一批,入職前就在千人大賽中獲得“AI 應用大賽創意先鋒獎”,但據她所言,“真正制作完整的AI作品還是在今年‘記者節’主題視頻中”,除了實拍鏡頭,還有一部分腳本設計是需要呈現五局工程建設的宣傳員工作實際畫面,因為匯彩科技公司無工程項目,收集其他公司素材的實現難度也很大,她就通過AI創作軟件幫助完成了這些難以完成的素材,補充完成既定腳本的邏輯畫面。
趙燕還記得第一次接受全AI視頻創作任務時,內心沒有什么起伏的浮躁念頭,只記得自己很快的回復說:“好的沒問題。”那是節氣類的文化解說視頻,需要連續50秒的連續畫面,她沉靜的坐在電腦前,從字幕文字到指令文字一遍遍嘗試,構建,坍塌,重塑,好像把它當成一場游戲闖關的挑戰,一次次逼近成功,也最終成功。
沉下心,時間自會給出答案。趙燕坦陳,自己的目標是做契合工程建筑領域更有深度的視頻創作,她的創作之路才剛剛開始,跟譚娟、唐于松以及許許多多水電五局宣傳工作者一樣,還在追尋更好,更好的腳本、更好的創意、更好的表達方式,時間的積累賦予了他們通往更好的力量。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