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贛南的深秋,層林盡染,峰巒疊翠。在贛縣大埠鄉的青山環抱中,一條條隧洞正向大山深處延伸,一座座場平工程初具規模,水電五局建設者們的身影與轟鳴的機械聲交織成一曲奮進的交響。
10月30日,江西贛縣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工程建設動員大會順利舉行,工程進入全面攻堅階段。從藍圖規劃到主體開工,從前期臨建到洞穿巖層,從開挖支護到智慧監測,這座鑲嵌在嶺南山系中的“綠色能源明珠”,正以鏗鏘步伐書寫著新時代抽水蓄能建設的嶄新篇章。
筑夢皖贛,蓄勢而行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部屬水利水電施工勁旅之一,水電五局在73年的發展歷程中,在抽蓄領域始終牢記初心使命、踐行央企擔當。從潘家口、十三陵、天荒坪、宜興、瑯琊山、桐柏、泰安、響水澗、清遠、仙居、溧陽、績溪等抽水蓄能電站的主體土建施工及機組安裝,到浙江仙游、江西洪屏、重慶蟠龍、安徽金寨、廣東陽江等抽水蓄能電站的前期工程,無數五局人堅守崗位、奮戰一線,為我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貢獻力量。
作為中國電建的“抽蓄”尖兵,水電五局參與建設了全國50余座抽水蓄能電站,在抽水蓄能工程這個“王牌業務”中,積累了系統全面的一流技術和管理經驗,在主體工程上水庫、下水庫、地下廠房、引水系統、機電安裝與機組檢修等領域具有完備的市場競爭實力,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國際領先”的業界口碑。
翻開皖贛片區的成績單,從安徽瑯琊山抽蓄電站上庫開創全國無襯砌上庫首例,斬獲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到安徽響水澗抽蓄電站上庫再獲雙項國家級殊榮,再到在“水”領域參建的引江濟淮一期、二期工程斬獲 “禹王杯”“黃山杯” 等省部級最高獎項,水電五局全面彰顯了其在水電建設領域的過硬綜合實力。
此次贛縣項目,正是其在江西中標的又一個巨型“充電寶”,標志著其在抽水蓄能賽道的持續深耕,將國家優質工程的建造標準與經驗,成功復制到江西市場。
“穿”山“引”隧,競速起跑
如果把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比作一場馬拉松,那么籌建期工程就是決定性的“起跑階段”。2024年9月10日,江西贛縣抽水蓄能電站籌建期洞室及道路工程開始建設,水電五局建設者以“開局即決戰”的姿態,全力推進通風兼安全洞、進廠交通洞、砂混系統場平等關鍵工程施工。
“記得剛進場時,這里還是一片原始的山地。”生產經理喻常華回憶道,“我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臨建設施,為后續施工創造條件。”面對項目早核準、早開工、早投運的總體目標,五局建設者抱著必勝的心態,跑步進場后立刻展開日夜奮戰,用實際行動延續著“贛縣速度”。
針對洞室復雜的圍巖條件,技術人員采用短鉆孔、弱爆破、多循環等作業方式,并依據超前地質預報與實時變形監測數據,動態調整支護參數,有效減少了施工對圍巖的擾動。此外,項目還依托數字化智能管控系統,實現了高效的全過程安全管理。通過“預報預判、智能監控、精準施工、全要素驗證”四維聯動,既保證了施工效率,又確保了工程質量,實現了洞室施工“開挖支護總體穩定、安全風險可控”目標。
截至目前,項目通風兼安全洞已開挖1215米,完成總長的98%,建設期間還創下月進尺150米的紀錄;進廠交通洞開挖949米,完成進度55.3%;前期砂混系統至今還在正常運行,主體砂混系統場平基本完成。這些數字不僅展現了建設者們過硬的技術實力和高效的管理水平,更凝結著他們辛勤付出的汗水與智慧,為項目后續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經理彭偉充滿信心地表示:“我們不是簡單復制過往經驗,而是要在贛縣這片熱土上,打造更安全、更高效、更綠色的抽蓄標桿。”
綠能涌動,點亮老區
江西贛縣抽水蓄能電站位于贛縣區大埠鄉境內,屬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實施項目,也是贛縣迄今單體投資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動態投資78.55億元,總工期為69個月。
項目臨近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對環保要求極高。在施工過程中,水電五局項目團隊嚴格落實“廢水處理、噪聲防控、生態修復”三大措施,設置污水處理系統保證每一滴廢水都能經過沉淀處理,并利用處理后的水進行道路灑水降低揚塵,實現“一水多用”;同時,項目還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通過設置移動式氣體監測儀、噪聲檢測系統等措施實現環境可控,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實現綠色施工、智慧建造。
以綠為底,不負青山。水電五局項目建設者高度重視綠色發展。施工過程中,以“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我”的信念,著力推動綠色工程建設,厚植生態底色。開挖邊坡后及時進行綠網覆蓋,播種草籽、樹苗,利用TBS噴播植草及邊坡覆土綠化等措施還青山一片綠意。走進工區,一株株紅葉石楠、迎春競相生長,綠意盎然,真正實現了“施工不驚鳥、掘進不擾綠”。
作為江西省“十百千萬”工程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電站建成后將承擔江西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和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據測算,電站年發電量12.96億千瓦時,每年節約標準煤42.80萬噸,減少碳排放106.68萬噸,這些顯著的環保效益意味著,電站將有效緩解贛南地區電力供需矛盾,大幅提升電網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納能力,成為江西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
未來,電站上庫形成的“天池”景觀,將與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崆峒文化資源聯動,構建“產學研創游”五位一體的新型經營服務體系,以高山出“平湖”、森林嵌“明珠”的特色,全方位助力贛南革命老區經濟社會振興發展。
青山見證,奮斗如歌。隨著主體工程的全面啟動,贛縣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水電五局建設者們將繼續以專業和擔當,在這片紅土地上書寫綠色能源新篇章,為江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清潔動能。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