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項目名片
市域(郊)鐵路成都至眉山線工程(簡稱成眉S5線)
? ? ? ? ?項目概況
全長59.14公里,總投資220.5億元,全線共13站14區間,采用最高時速160公里的市域A型車
項目進展
已有11座車站完成主體結構,地下區間已累計掘進18200余米、占總體的94%,眉山段盾構區間全部洞通;箱梁預制、架設分別完成85%、69%,重點控制性工程岷江特大橋全橋已合龍;軌道鋪設累計完成約5000米
? ? ? ?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底伊樂
10月31日,成眉S5線眉山段建設現場,連日小雨致工地道路濕潤,但各施工點位建設熱度不減。
在成眉S5線眉山北停車場,3臺塔吊揮舞長臂,百余名建設者在綜合樓、運用檢修庫等多個作業面同時施工。
“按照現在的進度,我們計劃盡快確定裝修方案,讓初裝施工年底前進場。”四川成眉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黃鐵介紹,目前多項施工同步推進,工區正全力沖刺節點目標。
攻堅戰背后的“重點突破”
從建設現場的一張線路圖上看,成眉S5線的土建施工劃分為成都2個工區和眉山3個工區。在眉山段,眉山北停車場作為重要建設節點,規劃建設運用檢修庫、工程車庫等9個建筑單體。未來,這里將承擔成眉S5線部分列車的停車、列檢、清掃等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
“目前,我們正在對這條110千伏高壓線進行遷改作業。”黃鐵介紹,眉山北停車場建設已進入關鍵階段,施工團隊制定專項方案,在高壓線下方劃定安全作業區,確保施工期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這是眉山段最后一條待遷改的高壓線路,完成遷改后將為后續施工掃清關鍵障礙。”
與此同時,另一個重要建設節點——音樂廣場站也在開展一場“地下攻堅戰”。
“音樂廣場站是個難啃的‘硬骨頭’,原因在于地下管線分布格外復雜。”黃鐵介紹,該站點地下有自來水、電力、通信、天然氣、排水等5類管線,“這些管線位置錯綜復雜、年代跨度大,遷改工作大多要靠人工探坑來確認走向,給施工帶來不小挑戰。”
回憶最緊張的遷改階段,黃鐵說,工人在狹窄的作業面上小心挖掘,“每下挖20厘米就要停下來探查,有時為了確認一條管線的精確走向,得挖50米長的探溝,既考驗技術又考驗耐心。”
與天氣賽跑、與時間競速
走進眉山段軌道工區黑龍灘—8號路基軌行區,軌道正沿著新筑的路基向前延伸。
在這里,工人被分成若干小組,在各自作業面上同步施工——從最初裸露的路基到軌排鋪設,再到混凝土澆筑成型,整個流程如精密的工業流水線。
“左側微調1毫米。”不遠處,測量員盯著標尺上的數字,推著軌檢小車緩緩前行,身旁的工人根據實時反饋,用專業工具對鋼軌進行精細調整。“這是毫米級的精度,我們必須確保每段軌道的軌距誤差控制在正2毫米、負1毫米之間。”四川成眉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蔣力說,只有每個環節精準到位,才能確保列車平穩運行。
同一天,在成都段紅蓮站建設現場,一場地下空間的“毫米級”較量悄然進行。
“未來,成都地鐵19號線要在這個站點實現換乘,部分施工區域采用暗挖工藝。”四川成眉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建設事業部副部長張鐵介紹,該工藝施工難度大,不僅工序繁雜,施工環境也特殊——暗挖區間鄰近學校、住宅等建筑物,且與地下環形通道等在立體空間上關系錯綜復雜。面對挑戰,施工團隊在巖層上開挖多處導洞,逐步實現受力點轉換。“就像給隧道做微創手術,每個導洞都是關鍵受力點,必須一點點挖掘,逐段澆筑混凝土,分步成型。”目前,紅蓮站主體結構已完工,附屬和軌道機電正陸續進場施工。
“與天氣賽跑、與時間競速。”這是成眉S5線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心聲。整條線路的建設,正朝著既定目標扎實推進。
? ? ? ? ?鏈接:
| 【打印】 【關閉】 |